泉州今明两天以阵雨天气为主 温度有所下降
“阳气初惊蛰,泉州韶光大地周围”,今明今日我们迎来了惊蛰节气,两天标志着仲春的阵雨开始。这一季,天气春意萌动,为主温度百花争艳,下降五彩缤纷。泉州
“惊蛰可以说是今明一个浪漫的节气。”据海丝泉州推荐官洪虹介绍,两天惊蛰关系到春天的阵雨第一声雷声,蛰虫的天气离开,生命的为主温度复苏。蛰,下降“藏也”,泉州这意味着各种各样的昆虫在地下冬眠,而此时又是什么让它们感到惊讶?春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说,“万物出震,震为雷,故称惊蛰,是蛰虫惊出来了”。春雷在召唤,各种昆虫睁开朦胧的睡眼,钻出洞穴,感受春光。事实上,不仅仅是春雷,还有气温的升高。
这两天,雷声几乎如约而至。从前天下午开始,我市出现强对流天气,德化桂阳乡、水口镇出现冰雹,局部乡镇出现7级~九级雷雨大风。昨日,全市小雨至中雨,部分乡镇大雨,大部分乡镇最高气温为19℃~23℃,身体舒适。
市气象台提醒,今明两天主要是阵雨天气,气温下降。今天的最高温度是14℃~19℃。最近雨水很多,出门要记得带雨具。春季雷雨天气频繁,请注意最新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对流天气。同时,船舶和沿海作业人员应注意防止强风造成的不利影响。
“惊蛰期间养生也很讲究。”洪宏说,冬天蛰伏的动物和虫子出了洞,同时各种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风热感冒、发热、咳嗽等流行病也容易发生。为了预防春季流行病,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同时喝大豆萝卜汤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由于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性寒味甘,具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此时吃梨对身体有很好的滋养作用。
此外,传统医学认为春属木,入味为酸,对应五脏为肝,符合自然生长发育的规律。惊蛰和春分属于仲春,此时肝气旺,春季养生不当容易肝火妄动,抑制脾胃生理功能。所以要顺肝,帮助脾气,让五脏平和,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开放乐观开朗的心态,多参加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惊蛰后,天气变暖,人们经常感到困倦、虚弱和昏昏欲睡。俗称“春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每天晚上都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每天午休20分钟左右也是不错的选择。(杨泳红,泉州晚报金融媒体记者 游怡冰)。
(责任编辑:知识)
-
春节的余温依然存在,童心桥踏上了新的征程。3月7日下午,童心桥一行在董事长项贤东的带领下,前往中科庚九医院开展“新年访庚九,共筑健康护航路”研讨会。本次活动旨在深入了解医院的医疗服务,探讨如何更好地为 ...[详细]
-
在繁华城市的一角。有一个安静的地方被绿色包围着。——中国中部的花木城。花木城户外花园现在为广大商家开启招商之旅。诚邀您加入。我们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园艺商业平台。多元化的花园业态,诚邀商家共筑未来。 ...[详细]
-
随着年底的临近,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频发、诈骗手段多样化、诈骗过程隐秘化的现状,工行马鞍山汇通支行积极响应上级银行反诈骗工作要求,采取多种措施,筑牢反诈骗防线,全力保护客户“钱袋”。一是加强员工培训, ...[详细]
-
2025年1月19日上午,安徽品牌故事抖音授权峰会在中国安徽广播电视台举行,标志着安徽品牌故事项目的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安徽省27家电子商务公司主办,安徽省王一凡进出口贸易公司承办,安徽省电子商务协会 ...[详细]
-
近日,在重庆黔江区泰康人寿眼底检测体验活动现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导的眼底筛查让张阿姨在短短一分钟内发现了青光眼的潜在风险。这是泰康人寿最近组织的无创人工智能智能健康风险检测体验活动。这种看似普通的测 ...[详细]
-
近日,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工业银行凭借其在可持续发展综合实践中的突出表现,被选为“2024年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案例”。工业银行作为ESG领域 ...[详细]
-
感恩同行,共同培养人才—— 合肥高新火炬中学家长学校表彰活动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校园里充满了温暖的气息。12月30日上午,合肥高新火炬中学举行了特别仪式——向家长学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家长代表颁发荣誉证书,表达学校对他们辛勤工作的深切感谢。家长学校的意义和影响 ...[详细]
-
中山路摆上鲜花,营造节日气氛 柏峰 摄)。假如要用一个词来总结我市最近的天气,也许“干巴”这个词很合适。年末寒冷到来,等待春归来。昨天是冬天的最后一个节气—&mda ...[详细]
-
淮上春风起,嘉谷进城 “肥西月月农”2月,农特产品展圆满结束
“西”出万物,农潮迎春。2025年2月22日下午,“肥西月农”2月农产品展在合肥市政务区天鹅湖万达广场成功举办!从优质果蔬、粮油米粉、手工小吃,到游戏互动、舞蹈表演、接力直播,各种农产品和精彩的表演活 ...[详细]
-
为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将监管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率,工行马鞍山分行纪委以“关键少数”为重点,针对基层监管薄弱、能力不足的问题,有效推动监管下沉,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基层监管。自2024年 ...[详细]